028-85737202

常见的纯种鲟鱼品种

2017/10/25 | 公司新闻 返回列表

我国鲟鱼养殖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85%以上,养殖品种繁多,主要包括我国自主开发养殖的施氏鲟、达氏鳇、杂交鲟和引进的品种西伯利亚鲟、小体鲟、匙吻鲟、俄罗斯鲟等。

接下来,请大家跟随CITICO老师的步伐去认识一下常见的鲟鱼品种。

1、施氏鲟



 施氏鲟是鲟鱼中个体较大的种类,为黑龙江特产,仅分布于黑龙江水系。
生活习性:
施氏鲟性温驯,喜在砂砾底质的江段中索饵,在水体底层游动。施氏鲟冬季游集在深水区越冬,越冬期亦甚活动,施氏鲟成体很少进入浅水区。池塘养殖过程中,施氏鲟除沿池壁和池底游动外,几乎不在水层中活动。

摄食行为特点:
施氏鲟为动物食性,在天然水域以水生昆虫、低息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。繁殖期间摄食强度很低,甚至处于停食空胃状态。
施氏鲟对食物的形状、质地都有严格的要求。另外,施氏鲟的食物惯性较强,拒食不熟悉的食物。所以如果开食用的水跳蚤或水蚯蚓,转食配合饲料要有相当长的驯化时间。驯化过程中建议少量、多次投喂鲟特佳,直至完全适应人工配合饲料。

养殖现状:
施氏鲟因对环境要求较高,幼鱼营养转型过程中成活率低,环境恶化导致发病率提高等原因,2004年以后,施氏鲟纯种在我国的养殖中的比例逐步降低,主要作为杂交育种材料进行原种的保存,少量用于鱼子酱生产和商品鱼养殖。

施氏鲟应用:
施氏鲟因其品质优良,遗传背景清楚,是我国杂交育种最主要的种质材料。如目前我国养殖最多的“西杂”(施氏鲟x西伯利亚鲟)、 “大杂”(施氏鲟  x达氏鳇)等都有施氏鲟的优良基因。这些杂交鱼种的养殖量约占我国鲟鱼养殖量的70%以上。



2、达氏鳇


 达氏鳇,俗称鳇鱼,为软骨鱼类,是全世界惟有黑龙江流域才有的珍贵鱼类。达氏鳇的体形较大,是淡水鱼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。

生活习性:
达氏鳇为底层鱼类,喜欢分散活动,成体多在深水区,很少进入浅水区。幼鱼在河道潜水区及其附属湖泊、泡沼中生长。

摄食行为特点:
达氏鳇性情凶猛,为大型肉食性淡水鱼类。幼体主食低栖无脊柱动物、小鱼、小虾、昆虫等,1龄后转食鱼类,成鱼几乎全吃鱼类。达氏鳇在繁殖期间摄食减少,但仍不停食。达氏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,经过驯化,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,摄食强度大,生长快,建议投喂高品质鲟特佳专用鲟鱼料。

养殖现状:
我国从2000年开始,对野生鳇鱼幼鱼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工驯化养殖,但幼鱼的驯养成活率一般不超过10%,因此全国范围内的鳇鱼养殖群体一直很小。

达氏鳇应用:
达氏鳇与鲟鱼一样,在我国鲟鱼养殖产业中的作用及其重要,主要用于增殖放流、杂交育种(施氏鲟  x达氏鳇杂交而成的“大杂”)、商品鱼或鱼子酱生产。 


3、裸腹鲟


分布情况:

裸腹鲟又称“鲟鳇鱼”,是伊犁河特有鱼种。伊犁河是国内唯一有裸腹鲟生长的河流,裸腹鲟在全世界仅自然分布于欧洲的黑海、里海和咸海水系,数量很少。


生活习性:

裸腹鲟以底栖动物为主的肉食性鱼类,与食物可得性有关。鱼、虾、蟹、水生昆虫、软体动物都是它的食物来源。


养殖现状:

由于裸腹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成为人们争相捕捞的目标,往往捕到一条便成为万元户,这使裸腹鲟还未能给伊犁各族人民造福,便难逃厄运,遭到了灭顶之灾。80年代,伊犁河平均每年可捕捞40吨,但到了90年代末,仅有百尾上下。现状裸腹鲟的养殖量趋于消失的状态。


4、匙吻鲟


匙吻鲟,俗称鸭嘴鲟、飞机鱼。隶属于鲟形目,匙吻鲟科,原产于北美洲。

生物学习性:

匙吻鲟栖息于水体中上层,性情温和,不善跳跃,喜生活在水流缓慢、饵料生物比较丰富的湖泊或水库中。其生存温度范围为1〜35℃,最适温度为15 ~ 25℃,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。匙吻鲟为滤食性鱼类,摄食浮游生物,经过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。生长速度快,当年苗种可长至1斤以上,养殖1年体重可达4斤。


养殖技术要点:

匙吻鲟对水质和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,在池塘、网箱均可养殖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投放匙吻鳄苗种规格不能小于10厘米,否则成活率会大受影响。通常的养殖方法有:


①池塘混养:投放的匙吻鲟 苗种规格应大于主养品种,密度为40〜50尾/亩。因匙吻鲟与鳙鱼食性相同,混养池中最好不放鳙鱼,以免相互争食影响生长。在不额外增加投料的情况下,匙吻鲟当年个体可达2斤以上。


②池塘主养:每亩水面投 放鱼种500〜800尾,搭配鲢鱼种80尾、鲫鱼种50尾,不搭配其他鱼。以投喂匙吻鲟专用料为主,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%〜 4%,分2〜3次投喂。日常管理应注重培水, 使养殖水体常处于“肥、嫩”状态。当年的匙吻鲟规格可达2斤以上。


③网箱养殖:面积以20〜40平方米为宜,一次性投入 15〜20厘米鱼种20〜25尾/平方米。投喂鲟鱼专用饲料,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%〜 4%,分4次投喂。

日常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清洗网箱,定期将不同大小鱼种按规格分开饲养。


5、西伯利亚鲟


简介

广温性底栖鱼类,可耐严寒。原产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。最大个体体重可达200kg,体长达3m。食性较广,主要摄食底栖动物。


西伯利亚鲟是一种广温性的鱼类,适宜生长水温为15~25℃,但可忍耐严寒和酷暑,冬季冰封期尚能摄食生长,夏季能忍受30℃的水温。 西伯利亚鲟生长较慢,在不同地区、不同水温和水质环境条件下,生长速度也不相同。


西伯利亚鲟特点:

通常情况下,鲟鱼的骨板会随着鱼体的生长而增大,但西伯利亚鲟的骨板会随着鱼体的不断增长而减小甚至消失,因此西伯利亚鲟的鱼皮是目前鲟鱼中唯一用于制作皮具的鱼种。同时,因其后期骨板小,给鱼的加工带来了便利性,所以通常用西伯利亚鲟作为亲本,跟中国的施氏鲟杂家而成的“西杂”很受市面的欢迎。


6、小体鲟

小体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地区的淡水鲟类,主要分布在里海、黑海、亚速海、波罗的海等海域相连的河流,我国新疆的额尔齐斯河也曾分布有小体鲟。小体鲟个体属于相对较小、生长速度中等、性成熟较早的种类。


小体鲟是一种偏肉食的鱼类,自然水域条件下主要摄食水生昆虫、小型软体动物、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。


小体鲟通常不作远距离的洄游,生存水温为2~33℃。已经在成都、山东和北京等地区试养。水库网箱养殖、山区流水池塘或水泥池塘养殖是小体鲟商品鱼养殖最多的生产方式。近年来,由于小体鲟生长较慢,饵料系数偏高,采用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越来越少,一些地方开始尝试进行小体鲟的常规池塘养殖及大水面放牧式养殖。


7、欧洲鳇


也称欧鳇或黑海鳇,是鲟型目鱼类中体型硕大的几个种类之一,主要分布于里海、黑海、亚速海和亚得里亚海水系。


欧洲鳇生长速度快,肉质好,尤其欧洲鳇卵的质量好、卵粒径较大,制成的鱼子酱价格较其他鲟鱼子酱高数倍甚至数十倍。


欧洲黄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在一些水域体长2-3厘米的欧洲鳇就开始摄食鲟鱼等鱼类的幼体,因此,在欧洲鳇苗种的人工培育生产时,必须注意苗种的自残问题。在人工养殖条件下,经过驯化,欧洲鳇幼鱼和成鱼均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,如鲟特佳。


欧洲鳇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,虽然我国引进欧洲鳇的时间不长,但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养殖欧洲鳇群体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。

8、俄罗斯鲟

俄罗斯鲟产于前苏联,主要栖息在里海和亚速海、黑海水系内。俄罗斯鲟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8~25℃,最适温度为20~24℃。幼鱼主要以端足目甲壳动物等小型底栖动物为食物,成鱼则主要捕食底栖鱼类和摇蚊幼虫,随着鱼的生长,其食性由近底栖营养型转为底层营养型。


俄罗斯鲟为肉食性鱼类,食物较杂,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够很好地接受配合饲料,如鲟鱼专用缓沉型配合饲料--鲟特佳。开口后投喂7~10天切成小段的水蚯蚓或水潘,然后进行饲料驯化,几天之后,即可完全转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。


640.png